竖起红河文化的“新地标”

来源:红河日报发布时间:2013-09-16点击数:3421

              竖起红河文化的“新地标”
                  ——红河州图书馆建设综述
    编者按:在国家努力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大背景下,我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图书馆建设力度,尤其近年来,全州图书馆不仅在设施设备建设上得到较快发展,人员配套上实现专业化、技术化,更在业务建设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领域延伸拓展,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在加快建设文化事业、全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程中,以新的姿态迎接着广大读者,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作用。
    从今日起,本报将陆续向你展示全州图书馆建设取得的新成绩、新面貌。敬请关注。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里,泸西县的许多小朋友过得都无比充实,他们大多数时间都“耗”在一个极有意义的地方——图书馆。这里寓教于乐的环境吸引着小朋友们,还成功地做到了令家长放心、安心。
四年级的赵文竹几乎一个假期都“泡”在图书馆里;刚满7岁的田雅鑫与赵文竹一样,放假第一天便催着妈妈带她到图书馆,她心里总是惦记着那里太多的童话故事。尽管写字还很吃力,但田雅鑫却已经认识足够多的字,对于漫画、童话的诱惑,她早已迫不及待……
    重建于2007年的泸西县图书馆,早已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成功变身为泸西县最大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吸引着老中青少不同人群的“光临”。目前,馆内设图书外借室、报刊借阅室、少儿借阅室、公共电子阅览室、地方文献室、古籍修复室、古籍库等18个(库)室,集借阅、参观、学习、交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
    2009年9月,在文化部全国公共图书馆第四次评估定级工作中,泸西县图书馆和石屏县图书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成为我州图书馆建设事业中的两朵奇葩。
    而这,仅是我州图书馆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
    放眼我州各地的图书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崭新图书馆,正在全州文化事业发展的进程中,竖起了各地文化建设的“新地标”,体现着州委、州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极大重视。
    在我州,努力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始终被州委、州政府置于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尤其近些年,中央及省、州关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关政策、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的实施,使各种有利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条件不断聚集,我州图书馆建设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黄金机遇期”。
    到目前为止,全州除绿春县尚未规划建设图书馆外,其余12县市新建、重建,或正在建设,都已经拥有或即将拥有各自独立的馆舍,且从馆舍面积到阅览坐席、阅读环境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更趋完善。
    于州级行政中心的州图书馆,建筑面积近7000平方米,拥有70万册的设计藏书能力,是全州最大的一座图书馆。从无馆址到现在馆舍漂亮崭新、设施齐全、服务一流,州图书馆现已成为州府蒙自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功能、现代化公共文献信息中心的文化殿堂。
    随馆舍的逐渐扩大,州、县两级图书馆的藏书功能进一步扩充,到2012年底,全州图书馆藏书量突破173万册,较2005年增加34万余册,藏书介质从传统的纸质收藏到目前的音像制品、照片、画册、数据库等,馆藏书籍也从单一变得丰富多彩,更有地方特色。如,各馆认真做好中华古籍普查、古籍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具有较多古籍收藏单位的石屏、泸西、建水、个旧图书馆,本地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古籍清理、普查、保护工作,并搜集了各个少数民族地方文献等。石屏馆参与出版发行了康熙、乾隆版《石屏州志》、民国版《石屏县志》校注增补本;泸西县图书馆古籍图书藏量位居红河州前列,现有古籍图书1.6万余册;州图书馆藏有《中国贝叶经》、《龙藏》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今时代进步加快发展,信息社会与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下,我州各馆秉持“以人为本,服务读者”的宗旨,转变以“藏”为主的旧理念,更为注重馆藏图书“传播先进文化”的功能。全州图书馆队伍正朝着高学历、年轻化、专业化迈进,服务方式从人工办理各种读者,转向数字化、电子化、自动化,服务水平快速提高。各馆通过各种途径发展读者,不断提升服务指标和服务质量,以全新的姿态树起了文化殿堂的闪亮品牌——
    州图书馆结合丰富馆藏,建立干部学习网,加强和督促学习,以学习促发展,培养了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学习的习惯。泸西馆坚持以“群众需求”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开展“菜单式”服务。通过建立网上读者意见箱、安装群众满意度评价器、提前公开服务内容等措施,问需于民,开好“菜单”,追踪服务,满足了群众“口味”,赢得了群众好评;开远馆利用手机快报进行每周一次的好书推荐,在社会中产生了很大反响;个旧市锡都图书馆利用多媒体放映室,坚持周末面向市民免费播放电影,丰富了民众精神文化生活;河口馆充分发挥特殊的区位优势,建立越文图书特藏室,促进了边境地区文化的繁荣;弥勒馆在城乡建立11个分馆,实行流动送书,让城乡老百姓享受均等的文化权益,并以组织读书演讲比赛等活动来突显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不断扩大对外业务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石屏县图书馆率先在全州推行“总分馆制”,实现“一卡通”通借通还服务,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覆盖率;建水县图书馆在社区、宾馆、银行等人口聚集地方开设全民阅读服务点。

    如今,借助现代化设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开展延伸服务,已成为两级图书馆事业多元化、网络化、个性化发展的一大方向。
目前,州、县两级图书馆已初步搭建起以州图书馆为总馆、各县市图书馆为分馆的数字图书馆发展架构,形成“总分馆制”发展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格局,数字化图书馆进程快速推进。在做好传统借书、阅读、史料查询等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各馆还注重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及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泸西县图书馆和石屏县图书馆相继建成了“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州图书馆把特色数据库纳入项目建设,已建成哈尼文献数据库,文献保护得到了有效改善。
    在加快构建全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程中,州、县两级图书馆还牢牢抓住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进实施的机遇,在全州建成州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13个和132个乡镇基层站点(农文网培学校)、1175个村级点,并以此为依托,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自从镇上建起这个图书室,城里的书店我就跑得少了。这里的书不算多,但哪方面的都有,县上还经常通过流动送书的方式为我们补充新书,方便实用。”泸西县午街铺镇计生服务所医生徐金玉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学到了许多计生专业知识,受益匪浅。还有更多的农村群众在农村文化网络培训学校的培训指导下,实现了发家致富的梦想。
服务站点的层层分布,架起了信息传递的桥梁,群众看到了、听到了更多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也通过各服务站点的农文网培学校学到了许多农业实用技术,极大地填补了基层文化的空白。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随着一座座图书馆舍的拔地而起,一个个乡镇文化共享基地的设置,一项项实用服务向基层延伸,越来越热闹的文化活动以图书馆为中心铺展开来,全州图书馆建设实现了数量上的扩张和质量上的飞跃,竖起了红河发展的文化“新地标”,日益彰显出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新内涵和时代特征。

[上一篇]:“二次创业”助锡都旅游腾飞
返 回[下一篇]:红河州建水文庙国学体验

云南个旧市晟鼎纯锡工艺厂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号:032914Q云南科技型企业认证编号:ZXR2013010319 滇ICP备13001057号 

善锡堂在线客服
13577100032